当前位置:废钢 > 废钢知识 > 正文

炼钢过程的四种热处理

分享到:

热处理是炼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,通过加热、保温、冷却钢材,来使钢材获得预期性能。

炼钢中,常使用的热处理方法一共有四种,分别是——退火、正火、淬火、回火。

退火

退火是指的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,保持足够时间,然后再以适宜速度冷却(缓慢降温)。

目的有4种:

  1. 降低硬度,改善切削加工性;
  2. 消除残余应力,稳定尺寸,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;
  3. 细化晶粒,调整组织,消除组织缺陷;
  4. 匀材料组织和成分,改善材料性能或为以后热处理做组织准备。

退火方法一共有五种:

完全退火:完全退火普遍用于钢的制造,其工艺是:将铸锭缓慢加热到Ac3(亚共析钢)或Ac1(共析钢或过共析钢)以上30~50℃,保持适当时间,然后缓慢冷却下来。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。

等温式退火:其工艺是将铸锭缓慢加热到Ac3以上,保持适当时间后,使其迅速移入温度在A1以下不多的另一炉内,再次保持温度一段时间后,继续降温。

均匀化退火:又称扩散退火,其工艺是将铸锭加热到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的某一较高温度,长时间保温,然后缓慢冷却下来。均匀化退火的高温度是为了加快合金元素扩散,使合金获得预期性能。

球化退火:只应用于钢的一种退火方法。将钢加热到稍低于或稍高于Ac1的温度或者使温度在A1上下周期变化,然后缓冷下来。目的在于使珠光体内的片状渗碳体以及先共析渗碳体都变为球粒状,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中

去应力式退火: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适当温度(非合金钢在500~600℃),保温后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去应力退火

正火

正火是—种改善钢材韧性的热处理。将钢构件加热到Ac3温度以上30〜50℃后,保温一段时间出炉冷却,主要特点是冷却速度快于退火而低于淬火,节省热值和时间。

正火的目的是使钢厂能更快的得到产品,所以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,钢厂会尽可能选用正火。

淬火

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(亚共析钢)或Ac1(过共析钢)以上温度,保温一段时间,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,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(或Ms附近等温)进行马氏体(或贝氏体)转变的热处理工艺。

简单来说,淬火在加热保温阶段和退火和正火无太大差别,但在冷却时间上短于退火和正火。

淬火的种类有很多,常见的有:

单介质淬火

铸件在一种介质中冷却,如水淬、油淬。优点是操作简单,易于实现机械化,应用广泛。缺点是在水中淬火应力大,工件容易变形开裂;在油中淬火,冷却速度小,淬透直径小,大型工件不易淬透。

双介质淬火

工件先在较强冷却能力介质中冷却到300℃左右,再在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却,如:先水淬后油淬,可有效减少马氏体转变的内应力,减小工件变形开裂的倾向,可用于形状复杂、截面不均匀的工件淬火。

分级淬火

工件在低温盐浴或碱浴炉中淬火,盐浴或碱浴的温度在Ms点附近,工件在这一温度停留2min~5min,然后取出空冷,这种冷却方式叫分级淬火。

分级淬火的优点在于能使铸件内外降温速度均匀,使铸件向马氏体进行转变的时候,减少铸件形变程度,所以应用很广泛。

回火

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(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)的适当温度,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、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。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,保温若干时间,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。一般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,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强度,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。

低温回火

工件在150~250℃进行的回火。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,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

中温回火

工件在350~500 ℃之间进行的回火。目的是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,适当的韧性。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,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球状碳化物(或渗碳体)的复相组织。

高温回火

工件在500~650℃以上进行的回火。目的是得到强度、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。


资讯编辑:徐子轩 021-26093060
资讯监督:徐艳俊 021-26093191

更多阅读

价格行情

市场分析